2024年巴黎奥运会已经进入尾声,自闭症意外地成为这几天的热门关键词。
先是中国乒乓球队在半决赛结束后的采访视频中,三位队员的表现被形容为“马龙像极了单亲爸爸带领两个自闭症儿童(樊振东和王楚钦)。”
随后,在巴黎奥运会举重男子61公斤级比赛中。输给了李发彬但帮助美国队拿下了40年来第一枚奥运举重奖牌的汉普顿·莫里斯(Hampton Morris),莫名其妙地在一条短视频中被称为是“自闭症儿童”。
这条未经证实的视频,发布几个小时就被疯狂传播,点赞和推荐双双超过了10万。而该播主的其他视频,大多都不温不火。
What?! 莫里斯有,自,闭,症?
然而,除了这条视频,互联网上没有任何相关信息能证明他是自闭症,甚至连ChatGpt也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图源:丫丫爸爸朋友圈
“他明明拿的是块铜牌,笑得却比冠军还灿烂。从他的笑容里,我们看到太多从小不被看好,却又很努力想要证明自己的笨小孩。
你不知道的是,他今年才20岁。而且是一个自闭症儿童,现在却拿下了美国40年以来,第一块举重奖牌……”
这段文案加上比赛视频,很快让这条短视频快速出圈。其中一条高赞评论“他是自闭症儿童,能获得这么高的奖项,真的赞”,已有2万多网友表示赞同。
把汉普顿·莫里斯跟自闭症联系在一起,究竟出于什么目的,是对自闭症的无知,还是博取流量?
讲真,我更希望是前者。
那些克服障碍,融入社会,走向讲台的自闭症孩子,总会让还处于挣扎中的家庭看到希望。
因此,当听说站在奥运会领奖台上的是位有“自闭症”的青年时,大家心里瞬间就被点亮了。
这是多好的榜样呀!
哪怕自家娃距离奥运会有登天的距离,但看到别的自闭症孩子能够做到,眼前也会出现一抹亮光。
于是看到奥运奖牌得主有自闭症后,谱系家庭纷纷转发……
加上自闭症近年来要么被污名化,要么被浪漫化,公众很难对此有客观的认识,在证实偏差心理的影响下,大家愿意相信这样一个美好的励志故事,于是这条视频就火了。
搜索引擎上找不到任何莫里斯与自闭症有关联的结果
但很遗憾,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莫里斯有自闭症。
也许这时有人会说:“就是呀,自闭症运动员怎么可能参加奥运会,还得奖呢!”但公正、平等本就是奥运会的意义之一,任何人,不管是不是自闭症,只要运动能力达到标准,都有资格参赛。
所以如果自闭症人士能够参加奥运会,并且获得了奖牌,那当然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但如果没有任何依据就说某个获得奖牌的运动员是自闭症,这无端乱扣的帽子,实际上是在消费自闭症。
自闭症群体需要励志故事,但更要警惕人为造神。
正如小丫丫自闭症创始人丫丫爸爸所说,“根据笑容就武断下结论,显示了视频制作者的无知,造成对自闭症的误解,还要收割流量。”
看面相就能判断自闭症?你可真能!
如果因为不了解自闭症而传递错误信息,尚能通过科普学习、认识;如果是瞅准了自闭症的流量就听风是雨的扣帽子,那实在可恶。
自闭症需要被关注,更需要被科普,需要不断地被去污名化,从而让公众有更清晰、客观地认识。
近些年,随着自闭症的出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甚至不少人“看面相”就开始判断自闭症。
韦东奕有“自闭症”,莫扎特有“自闭症”,爱因斯坦有“自闭症”……(北大“韦神”走红,不是所有的天才都有自闭症!)
古,今,中,外……诊断标准啥的都是浮云,只要网友觉得你面相、动作、才华等等,有那么一点点不符合常规,结论就是“你有自闭症。”
熊孩子把其他小朋友推下了楼梯,事后被曝有自闭症,有人说:难怪呢,自闭症孩子都很暴躁!
小学生智商测试140,高等数学无师自通,后被诊断自闭症,有人说:这就对了,自闭症孩子都是天才!
因为一个案例,就推断出整个群体,再通过网络无限传播,自闭症就走向了污名化或浪漫化的极端。
在科普还不够给力的大环境下,公众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带跑偏,仅凭只言片语就相信某人有自闭症。
自闭症不是天才,不是福报,不是蠢笨,不是坏,而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特征是异常的沟通交往能力、狭窄的兴趣以及固执的行为模式。
除了这两个核心特征之外,跟所有的人都一样。有眼睛大的,也有眼睛小的;有爱笑的,也有爱哭的;有活泼外向的,也有安静内向的;有才华横溢的,也有啥都不会的……
当然,这不是指责网友们在线讨论自闭症,有时候一些善意的提醒,还能帮助家长们早发现问题。
尤其是老家长们,养育自闭症孩子的经验,让他们对儿童发育各个阶段的社交能力更加敏感,更容易察觉出可能的异常。
比如不少家长表示,在小区里看到低龄孩子看、指、应、说有落后时,会提醒家长带孩子去看医生。
提醒有度,最终的诊断还是要靠医生。
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曾多次表示,“不仅要符合自闭症症状的两大核心特征——社交缺陷和重复刻板行为,还要看有没有出现社会适应功能损害。”
如果一个人只是有自闭症特质,但没有阻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那就只能看作是有谱系特质的人士。
医生看诊尚需要结合量表、既往史、以及细致地观察、提问。而网上看几眼就能直接下结论,未免太能了!
巴黎奥运会上,被无端扣上“自闭症”帽子的除了莫里斯,还有中国乒乓球运动动员王楚钦和樊振东。
“国乒队就像单亲爸爸马龙带俩自闭症儿童”,某音有一大堆这样的段子。
这些博主把国乒队采访视频做了一系列剪辑或搬运,调侃王楚钦和樊振东面对采访,不善言辞,躲在马龙身后,只是点头应和。
这样的类比,我想大多数人是出于调侃的心理,并无恶意。但对自闭症家庭来说,却一点也不好笑。
想要让公众了解自闭症本就不是一件易事,这样的恶搞更会加重“自闭症就是不善言辞”的误解。
也许有人会说:“开玩笑,不要太玻璃心”。但很多时候,玩笑过头,就是伤害。
试回忆下,你和家人是否曾因为下面这些经典的玩笑话伤心、动怒:
“屁股大好生养” “你是捡来的孩子” “大学生了,怎么连这个都不会” “你都胖成这样了还吃?”……
打着“没有恶意”招牌拿别人的痛点当笑料,真的很没有礼貌。用疾病、障碍打趣,更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自闭症人士及家庭已经面临了挑战,争取理解和支持本就不易,还要时不时受到各种各样的方式渗透进生活中,不负责任的恶搞的干扰,所受的压力和伤害可想而知。
科技进步让个人从事媒体变得容易,网络信息似乎关注的重点不再是真实性和准确性,而是有没有流量,能不能火。
作为个人,我们在获取和传递信息时,需要更加谨慎;作为博主,希望在流量之外,能够更加谨慎。
文丨夏天
编辑丨谭万能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转载请联系:tanwanneng@dmhx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