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棒比足球职业化早太多了,日本足球搞中性名属于是建立阶段就搞了,国内这种根本算不上学日本,因为国内这是半路强行搞。
日本有些俱乐部还是企业名,只是队名中性名了而已,比如雅马哈FC磐田喜悅队。韩国更不用说了,水原三星,全北现代,蔚山现代。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中性名就是剥夺赞助商的冠名权,俱乐部想讨口饭吃。赞助商是关键,这种做法不仅得罪赞助商,更是给赞助商提供脱坑的好机会。没了赞助商的补给,某协也不管,真正的受害者球员。
疫情之下,没门票钱,只有线上转播收入,你不让企业冠名,线上转播也没有曝光,那俱乐部只能死了呀。
如果不是中性名,不会有这么多队解散。
LPL英雄联盟的SN可是抢手的很,LPL可不限制中性名。
说疫情影响,苏宁被打击,每日优鲜跟苏宁一个级别吧,类似的行业吧,可能还不如吧,今年刚冠名了CBA的青岛队。
苏宁没钱了,不必然意味着苏宁足球队需要解散。
中国足球历史上不是没有过主投资人没钱的情况,深圳健力宝也是中超冠军。当年也是主投资人没钱了,是今年这样子一下子解散的吗?
有冠名权可以卖,无非就像是当年的深圳队一样的,降薪、降级罢了,从业人员可以慢慢跑路,在机构找工作。
希望俱乐部摆脱企业影响,打造青训基础,先送掉天津、苏宁两个中超球队,青训队上百人一下子没工作,这不是挖中国足球的根?
同样是面对疫情,CBA是怎么做的?CBA为了留住主赞助商李宁,给若干国手天价罚款!就是为了开源!
同样是冠军,广东宏远没钱了。卖冠名给大益茶,宏远得了钱,留下了两个超级外援,大益茶得到了全国级媒体的曝光,不是双赢吗?
苏宁可以卖冠名吗?
中性名看似只是诱因,我却认为是各大球队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
中国足球自职业联赛成立以来,企业投入巨资为的就是名声及地方政策,现在这两样都没了,老板花这么多钱还有什么意义。目前没有解散的球队,依然靠得是企业为爱发电或地方ZF死保,如何实现俱乐部独立运营?完全看不到一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