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26日,《体坛周报》著名记者马德兴对目前国足的现状进行了一些客观分析和展望。
自2002年韩日世界杯后,中国男足似乎陷入了一个难以摆脱的循环:连续多届无缘亚洲区预选赛的第三阶段。直至近年来才重新获得这一舞台的入场券。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无疑让每一位中国球迷都非常兴奋,但同时也伴随着深深的忧虑。毕竟,在这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舞台上,中国男足将如何突破自我,重现昔日辉煌,成为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马德兴的言谈话语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他提到,在美加墨世界杯扩军至48队的大背景下,原本看似更加广阔的晋级之路,对于中国男足而言,却并未因此变得轻松。相反,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摆在了眼前——中国男足将首次在没有“海归”球员助阵的情况下,踏上18强赛的征途。这无疑也成为中国男足在本届世预赛最大的一个 短板或软肋。而且,这个短板目前无解,伊万根本解决不了,无能为力,只能硬着头皮上阵。
这一变化,无疑是对中国足球现有实力的一次严峻考验。 锋线上,武磊、阿兰、费南多等球员的名字被反复提及,他们被视为国足攻城拔寨的希望所在。然而,在对手纷纷祭出以旅欧球员为核心的豪华阵容时,中国男足的这份“本土力量”显得尤为单薄。日本队、韩国队乃至伊拉克队,无一不是以海外球员为班底构建,其竞争力之强,可想而知。相比之下,中国男足的阵容则显得特别寒酸,让人很是忧虑。
正如马德兴所言,中国足球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功闯入世界杯决赛圈的经历。以及近邻韩日足球的崛起之路,都深刻地揭示了旅欧球员对于提升国家队实力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提升,更是足球理念、战术素养乃至精神风貌的全面革新。因此,对于中国足球而言。要想在未来的国际赛场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在培养本土球员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年轻球员走出国门,到欧洲等高水平联赛中去历练和成长。
期望中国男足能尽快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海外军团”,将来好为国足扬眉吐气,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