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曼联转会策略与球队运作新思维有关
21/22赛季结束之后,接手曼联半赛季的拉尔夫·朗尼克回归了体育顾问的职位。这位以发掘和培养年轻球员见长而闻名于德语世界的世界级体育总监给曼联俱乐部和继任者滕哈赫提供了一份买人建议,这个名单上有9名球员的名字。
他们分别是:自己老东家RB莱比锡的格瓦迪奥尔、恩昆库和莱默,本菲卡的恩佐·费尔南德斯。河床的阿尔瓦雷斯,马竞的莫拉塔,佛罗伦萨的弗拉霍维奇以及波尔图的路易斯·迪亚斯。[1]
格瓦迪奥尔一直是朗尼克的爱将
这些球员中有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潜力小将,也有成名已久但是适配度高的老将。但是,滕哈赫没有同意其中的任何一笔转会,他给曼联转会机构下达的命令就是:集中一切精力签下德容、安东尼、利马和马拉西亚。
于是,曼联决定完全支持滕哈赫,否定了朗尼克的所有转会建议。而一年多后的今天,曼联又一次陷入困境,滕哈赫买入的球员几乎没有几个发挥出身价水平的,曼联高层的这次选择自然也成为了众矢之的。
滕哈赫在迪亚斯和安东尼之间选择了安东尼
当然,事后诸葛亮谁都会当,如果我们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背景再去审视曼联的选择的话,就会发现曼联的这个选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这样的转会策略是建立在曼联对过去近十年以来的失败做出纠正的结果。
反思I:曼联对滕哈赫展现了具备一定进步性的运营新思维,但是矫枉过正
弗格森退休后,莫耶斯、范加尔、穆里尼奥等名帅都先后执教曼联,但是这些主帅无一“善终”。对于此,曼联在失败当中是有所反思的:
首先,曼联的实际运营人CEO埃德·伍德沃德(外号“三德子”)不懂足球但是却在体育方面拥有过大的权力,曼联的体育总监一职长期空缺;其次,每当出现危机,球队总是对教练缺少支持。
当然,球迷们会说格雷泽才是最大的问题,但是格雷泽不愿意放弃球队的话,这个错误就是没办法“纠错”的。
曼联对伍德沃德时代的错误有所反思
而对于实际运营层面的问题,曼联反思了,事实上也确实进行了纠错。
伍德沃德离任之后,曼联任命理查德·阿诺德(外号“二德子”)接任成为新CEO,但是二德子的权力并没有三德子那么大,他在体育层面没有了决策权。曼联任命了专业的弗莱彻担任技术总监、默塔夫担任足球总监,这两个人分担了之前三德子把持的体育层决策,为了保险起见,也雇了朗尼克作为体育顾问来进行兜底。
而在对教练的支持度方面的纠错,从转会上的支持以及对C罗事件、桑乔事件的处理当中更是可见一斑。
三德子在球员教练冲突中选择支持球员的做法不会出现了
滕哈赫并不是草率来到曼联的,事实上,二德子时代的曼联奉行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索尔斯克亚下课后,曼联没有草率选定新帅,而是用了半个赛季的时间去谨慎物色——滕哈赫是曼联在仔细权衡和思考之后的选择。
滕哈赫是曼联非常谨慎的选择
当然,现在很多人会去攻击这一选择,认为曼联选错了主帅,但是站在当时的客观环境约束下,曼联的这一选择并没有错误。曼联当然非常希望齐达内、安切洛蒂这样的主帅能够来到曼联,可是问题在于,对于当时那个风雨飘摇的曼联来说,这个级别的主帅根本就不可能答应来到曼联。根据后来曼晚的解密,曼联甚至尝试邀请过纳格尔斯曼,可是他也拒绝了曼联的邀约。
在当时,愿意来到曼联执教的主帅中,级别最高也最契合的只剩下两位:波切蒂诺和滕哈赫。[2]
当时的曼联只能从波叔和腾当中二选一
而滕哈赫在面对与波切蒂诺的竞争中获胜了。主要原因有三条:
(一)滕哈赫在竞聘中更真诚。因为曼联的球员更喜欢波叔,或许这给了波叔一个错觉:他去曼联已经板上钉钉了,于是在面试当中,他张口的第一个话题就是讨论自己的工资待遇。而滕哈赫则没有谈到这个话题,而是在面试中阐释了自己对于曼联未来的思考,自己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并且不断地强调曼联必须打进攻主导型战术。
(二)曼联的实权派默塔夫和弗莱彻在经过长期考察后都支持滕哈赫。
三德子离任后,弗莱彻和默塔夫都拥有了能主导球队的权力
(三)波切蒂诺跟巴黎之前存在高昂的解约金,比滕哈赫贵得多。
出于这三条原因,曼联选中的滕哈赫,并且也认准了滕哈赫,之后就不断地在他身上贯彻其定下的“全力支持主教练”的新政策。
事实上曼联在滕哈赫的第一个赛季拿下了联赛杯冠军,杀入了联赛前四,进入了足总杯决赛,曼联高层的种种选择或许不算十分成功,但是绝对不算失败。
二德子上任后,曼联的运营思路已经有了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