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年仅十九岁的国乒女王与雅典奥运会失之交臂,原因竟是谈恋爱?
2004年,由于白杨和马琳的恋爱关系,导致双方成绩下降严重。
国乒将白杨贬回省队、外派异国他乡,孤身一人的她在国外仍坚持参加乒超联赛。
外国乒协看中了白杨高超的乒乓技术,开出天价、献上绿卡,甚至拿出北京奥运会参赛名额,居然都被白杨果断拒绝。
拒绝外国乒协后,白杨回国参加了第十一届全运会,之后就选择自然退役了。
本是天之骄子前途无量,为什么会因为恋爱坠入深渊?是什么让白杨坚持比赛重回地方队?
是什么让白杨果断拒绝了海外的“金窝银窝”?面临退役的昔日女乒女王以后该何去何从?
●—<天之骄女,国乒女王>—●
白杨出生在1984年夏天的河北,从小在普通的工人家庭中长大。
白杨的妈妈是一名文艺爱好者,在白杨五岁那年。原本打算将白杨送去学习舞蹈,奈何舞蹈班已经没有名额了,只能回家再做打算。
就在回家的路上,恰巧遇见了当时正在附近体校上班的乒乓球教练唐银生。
在聊天的时候,唐银生教练得知了白杨报名舞蹈班无果的事,于是主动提出要不要尝试一下乒乓球。
白杨母亲欣然答应了,经过一番对乒乓球的灵敏度以及体能协调性的测试后,唐银生认可了白杨的乒乓球天赋。
自此白杨开始了乒乓球生涯。
白杨年仅五岁便步入乒乓球的学习生涯。
从一开始对于高强度训练的不适应,到后面白杨在球桌上表现得愈发生龙活虎,白杨用了极短的时间。
后来白杨十一岁就被选入省乒乓球队。
进入省队后,白杨也没有辜负自己的天赋,在省队循环赛中表现良好、成绩优异,没多久就又被选入了地方二队。
白杨进入地方二队报到当天恰逢年节,身处陌生场地的不安和接踵而来的高强度训练,一度让当时十三岁的白杨感到崩溃。
经常出现教练一边训斥、惩罚白杨,白杨一边哭一边老老实实挨批,白杨也在当时得到了一个小哭包的外号。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白杨的抗压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训练的时候哭的越狠,比赛的时候球打的越好。
白杨在比赛前夕也能及时调整心态,不论面临多大压力,总能调整自己的状态面对比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训练给白杨带来的收获也是极为丰厚的,进入国家队后的白杨战绩非凡。
在国家级和世界级比赛中,白杨硕果累累,共计获得各类公开赛事冠军十二次、亚军六次。
白杨也成为了当时国家队最为耀眼的女乒新星之一。
因为出色的外貌、优越的身材以及高超的球技,白杨被许多球迷冠以“乒乓女王”的名号。
然而美好的发展前景却被一时的少年意气毁于一旦。
●—<“女王”跌落“神坛”>—●
原本当时的白杨正为了能参加雅典奥运会做着紧张的训练准备。
但白杨和其他几名队员的成绩却莫名下滑,一直对白杨寄予厚望的教练很快发现了这一变动,火速开始调查原因。
不多时在一场队内比赛中,白杨因为一颗球的误判对当局对手马琳发起了牢骚,引得裁判调侃。
而正是因为裁判的这句若有似无的调侃,暴露了白杨与马琳二人的恋爱关系。
事情一败露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方队不仅训练节奏紧迫,队内规则更是严苛。
队内恋爱便是首当其冲的禁止条例,更别说白杨和马琳在雅典奥运会前夕因为恋爱关系而导致双方成绩严重下滑。
当时的国乒教练蔡振华当即决定将白杨调回省队。
但马琳却因为在成绩上更为优异而保住了雅典奥运会的名额,继续留在了国家队训练。
面对国乒队的惩罚,白杨无奈却也只能答应,回到省队后继续参加各类赛事,直至后来被外派到克罗地亚,白杨也未曾懈怠。
一开始白杨仍抱着尽快提升成绩、回到地方队的想法,对每一次比赛都全力以赴,但运动员的黄金时期毕竟是有限的。
披荆斩棘的白杨终于回到地方二队,可省队和国家队的训练强度毕竟有着难以逾越的差距。
白杨最初还能稳定心态,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可最终还是抵不过长期的失败。
即便回到了国家队,白杨的技术却无论如何也无法跟上原来的队友们了,迷茫逐渐笼罩在白杨心头。
更何况国家队最不缺的就是年轻血液,后辈人才辈出、跟不上速度的白杨只能被迫又一次离开国家队。
许多球迷也倍感不解,当初爆出恋爱关系后,成绩下滑的不止白杨一人。
甚至马琳的成绩下滑更为严重,最后却只有白杨一人“被贬”省队,真的公平吗?
不顾颜面的外派白杨去他国比赛,又是否过于严厉了呢?
在2007年被外派到克罗地亚打俱乐部联赛的那段时间,白杨并没有如大家想象的一般低沉消极。
她反而是干劲十足的面对给她安排的比赛任务,心底的不甘历经沉淀,也逐渐成为了白杨继续坚持乒乓球的底气。
白杨也确实在外派期间重新打出了成绩,不仅许多球迷对她重燃信心。还有许多外国俱乐部也看中了白杨出色的球技,想要拉拢。
外国势力想尽办法、搬出各色各样的糖衣炮弹不断砸向白杨。
给予永久绿卡、高额的薪资报酬、甚至是无条件给予奥运会参赛资格,然而这一切都未能使白杨动摇。
一边是给予承诺乒乓球生涯的异国他乡,一边是养育自己呕心沥血培养自己的祖国家乡,白杨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己的国家。
可即便如此,再回到国家队后,切身感受到自己与昔日队友之间的差距时,白杨还是难免感到迷茫。
虽然一开始学习乒乓球只是意外偶然,但长久的训练培养,乒乓球已然成为了生命中无法割舍的特长与爱好。
选择继续留在竞争力强大的国内,意味着白杨自己的乒乓球生涯也几乎宣告结束。
从前的白杨从未考虑过如果有一天结束乒乓球生涯了怎么办,如今却只剩下这一条路。
在最后一次代表河北省队参加完第十一届全运会后,白杨选择了主动退役。
这是白杨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也是在现实面前无可奈何的决定。
退役后的白杨年龄也不过三十,再就业是最为紧迫的事情。
但这个问题却难倒了小姑娘,从五岁至今,白杨学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技能也就只有乒乓球。
想去当教练又太年轻,论资历也不够拿得出手,想去当乒乓球解说员,却发现自己没有专业解说技巧。
在几番查阅以及和父母的商量之下,白杨决定重新开始学习生涯。
●—<重头开始>—●
最开始白杨还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乒乓球优势,联系到传媒大学想要学习解说技巧。
但是学校的招收标准是,需要在单打比赛上获得过女单冠军,白杨在役时擅长的是女双和团体,故而这项标准没能通过。
经此一次,白杨意识到自己与社会脱节太久,对于社会规则和学校考学标准都已经模糊至极。
不甘止步于此的白杨报名了播音主持速成班,在学习过程中却发现,这并非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解说员需要的不仅仅是熟悉乒乓球技巧,更多是语言功底以及知识储备。
浩瀚的备考资料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白杨高高燃起的解说之心上。
权衡利弊之下,白杨决定开始系统的学习各类知识、技能技巧,哪怕这些内容以后不能用到。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在白杨的身上总是频繁灵验。
白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奔波于各类学习班、补习班,恰巧在外上课时,知道了部队在当地针对运动员进行特招的讯息。
白杨果断抓住机会,报名入伍,顺利的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
本就身材高挑的白杨,穿上军装更是特显英姿飒爽的气质。
一次意外选择,为白杨打开了全新的人生路线,多年的积累终于在这一刻得到回报!
●—<白杨的倔强>—●
白杨的前半生全心全意的投身乒乓球训练,一路获得成绩无数。
却在最该意气风发、高捧奖杯立于顶峰的时候,坠入谷底。
曾经拥有的耀眼光辉、高度关注、多方期待,都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这期间,正是白杨的“倔强”支撑着她,调整委屈低落的情绪、规划好低沉迷茫的人生、努力坚持完成艰辛的训练与学习。
更是白杨的倔强,让她在面对国外抛来的橄榄枝的时候,坚定不移的选择了自己的国家,选择了这片曾经受到悉心栽培的土地。
同样也是这样一个“倔强”的国家,才能不计后果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心全意的培养出在奥运赛场上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将。
与我们而言,白杨这样的人生经验似乎遥不可及,大多数人连触碰顶峰的机会都不曾拥有。
但白杨这样的倔强,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随时可用。
在我们的生命中,学习占据了人生的大半光阴。
在这期间,我们是否能倔强的直面每一份不如意的成绩?是否能倔强坚持心中信念不断练习?
在分水岭,如果遗憾落榜面临巨大的人生转折。我们是否有勇气如同白杨一样,倔强的守住内心最深处的不甘,长期积累、打磨自己。
●—<结语>—●
或许会有人感慨命运似乎格外偏爱白杨。
给予她天赋异禀,让她步步登高站至顶峰,让她见识人声鼎沸,被众人高捧。
让她拥有能够一次又一次重来的心性,让她积累结果半生无忧。
可是又是否认真考虑过命运对白杨的不公?
在顶峰时期褫夺所有荣耀,在拼命爬起时给予她重重打击,让他在重燃希望时消磨她的信心,让她最为宝贵的年段陷入无尽磋磨。
不是人人都拥有如白杨一般耀眼的辉煌,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在白杨曾经历过的苦难与不公中,如她一般走出独属于自己的路。
希望大家都能如白杨一般,直面曲折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