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5日,北京八宝山的东礼堂出现了许多体育界的名人。
郑海霞、郎平、陈忠和、朱玲,到场的还有老女排的姑娘们,她们强忍悲痛送昔日老友陈招娣最后一程。
她们中的有些人知道陈招娣身患癌症,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她竟然这么早就去了!58岁正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她却被病魔带走,这怎能不让众人痛心。
在东礼堂的外面,社会各界人士挤满了空地,他们有的手捧相片,有的擦拭眼泪。
他们怀念陈招娣为祖国的排球事业做出的贡献,感叹着岁月无情,回望着三十年前一路走来的中国女排。
一、太拼命了!陈招娣曾是女排主力队员,也曾经在赛场上被替补队员替下,她曾经磨炼技能到没法直起身子,是为中国女排神话般的五连冠打下了坚实基石的关键人物。
她行事果敢,做教练时,是女排姑娘们的最稳固的靠山,她悉心指导着每一位姑娘的动作。
她的敬业精神影响着每一个人,在2006年7月陈招娣成为新中国第一位体育界女将军,然而这一切,在一开始都是陈招娣未曾想到的。
20世纪60年代,杭州中学生运动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激情的呐喊和学生们挥洒的汗水构成了夏日最靓丽的风景,最终拔得头筹的是一位个子高高的女生。
在同学的簇拥下,热爱运动的陈招娣登上了领奖台,在领奖的时候她嘴角的一抹微笑像冲击波般击倒了她的竞争对手,也击倒了杭州市业余体校排球队的教练。
没过几天,体校排球队的工作人员联系到了她。问她愿不愿意进入到排球的大家庭中,陈招娣称是后就顺利地见到了标准排球场是什么样子,随后在这里进行了第一次热身和训练。
排球是讲究技巧和团队合作的一项体育运动,看似只是球网两边的人在互相传球,但其中的学问是很深的。
走位、下蹲的姿势乃至于起跳的方向和步数都是都要经过非常微妙的计算。
在这些技巧后的,是运动员高精度的手眼配合能力,天生喜爱运动的陈招娣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当时的教练看中了这个年仅15岁的女孩,让她成为“浙江女排”的第一个人选。
陈招娣当然喜不自胜,看到教练对自己如此器重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直至1971年4月,她在从浙江选拔参加北京体育学院青年集训队的名单里名列前茅。
在杭州的所有亲朋都向她发出了热烈祝贺,而陈招娣不能放松,她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北京的氛围比在杭州时更加严格,教练对队员们的要求也更加严厉,参加集训队的队员们都是从各个省市选拔上来的精英,各种技术动作让陈招娣应接不暇。
陈招娣在新的队友的中间,想要变得更好的想法油然而生,处在这样的精英队里,身边的人会刺激自己做得更好。
每当因姿势不标准或步伐不迅速而没接到球的时候,她就会在训练结束后独自一人继续练习那些动作,直到满头大汗,浑身瘫软。
每当有集体活动的时候,看似放松的陈招娣实际上也在脑海里默默思考,后来教练和其他队员见了她都打趣道:“招娣真是太拼命了!”
在北京训练的日子是紧张而充实的,长达一年的训练时间让陈招娣的成长呈指数增长,她对于排球的理解又上了一层楼。
1793年,“八一队”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下,再次选拔新的队员,重新组建全新的“八一女子排球队”。
这次陈招娣亦在名单之中,她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一个一个完美的颠球动作和漂亮的扣球数积累起来的。
被选拔为“八一女子排球队”的成员是对她最好的回报,这时的陈招娣也就才刚成年而已。
这回参加的是国家队的训练,可以说从此刻起陈招娣才开始正式进行系统的排球训练,从饮食习惯到技术动作都和之前有着相当大的差别。
这是要代表祖国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的队伍,所以训练强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身边的队友相互都不认识,姑娘们需要重新建立起信任的纽带。
这些对于陈招娣来说并不是难事,确切地说面对这一切她是兴奋的,每次打球她总是冲在前面,手上的绷带缠得也是最多的。
如果说之前的经历都是顺风顺水的,那么在此之后才是真正的挑战。
在陈招娣运用身体的惯性再一次完美扣球时,教练的脸色并不好看,当队友们纷纷得到相应的指导时,唯独陈招娣还用自己老办法拦网。
这种心情是她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她不清楚为什么教练单单不指导她。几天后,她再也按捺不住,在教练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这样的答复:“你在排球上没有天赋。”
“原来没有天赋可以成为忽视自己的理由。”招娣这样想着。悲伤是免不了的,但优秀的运动员是不可能被这样的事情打倒的。
体育精神不就是不懈奋斗,更快更高更强吗?身为运动员,自己一路走来靠的就是脚踏实地的训练,自己问心无愧。
现在要做的就是仔细复盘自己的排球技能,她躺在床上想着整个流程:目视来球、准备击球、调整动作、传球、垫球、发球,她把每一个动作都在脑海里过了一遍。
在确认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地方后,才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明天向教练请教的问题,在之后的训练中,好好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招娣的种种努力教练和队友都是有目共睹的,教练的态度有明显的缓和,他看到这个姑娘身上如此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不就是国家成立八一队的初衷吗?
队友们逐渐向她看齐,私下里看招娣在练什么动作,自己也查缺补漏,没过多久陈招娣便已经成为八一队的主心骨。
1976年,袁伟民开始物色中国女排主力队员。陈招娣和杨希、曹慧英、张洁云、张蓉芳等人都在名单之中,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队员们有的相互认识,有的才刚刚见面。
那种认识新的朋友的喜悦心情无与伦比,相较之下她们面对的对手变成了其他国家的队员,也不由得让她们紧张起来。
二、中国排球站起来了!这群姑娘们带着一股子劲儿,袁伟民于是定下目标,争取在1979年的亚洲女排锦标赛上拿到前三的成绩。
因为在1978年她们的成绩喜人,成长速度惊人,在第8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拿到第六的成绩后,同年又在第8届亚洲运动会女排比赛上拿到亚军的好成绩。
这样的进步是前所未有的,不过队中也遇到了挑战,那就是在这两年间,郎平、周晓兰、郑美珠、孙晋芳等人相继加入排球队,战术需要做很大的调整。
由于有新队员的加入,姑娘们也都要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
女排姑娘们之间没有社会上的钩心斗角,她们的心是纯净的,她们一心只为打好球,袁伟民看着这群姑娘们不住地露出微笑。
1979年的冬日,她们乘上了专程飞机前往香港,参加这次期待已久的亚洲女排锦标赛。
这是她们首次来到东方之珠,这里是购物天堂,密集的街道和粗犷的城市涂鸦让她们大开眼界。
可是,她们无暇欣赏风景,她们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对手,那就是日本和韩国。
此前日本队已经捧过6次冠军奖杯,6次持亚军奖牌;韩国虽然实力没有日本强大,但也获得过5次季军。
况且这次的比赛决定着能否进入1980年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所以她们每个人也都清楚想要获得冠军不会是容易的。
12月7日,在对手们分别对战其他国家队时,教练袁伟民和领队张一沛就观察了两队的排兵布阵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提醒姑娘们应该注意的事项。
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姑娘们充分发挥平时训练的水平,对战印度尼西亚的选手,战况非常有利于我方,最终以3∶0完胜印度尼西亚队。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们继续发挥实力,分别胜印度和香港,就这样在比赛的倒数第三天对战日本队时,除了第三局输给对手,剩下三局都取得了胜利。
就这样,姑娘们战胜了神话一样的日本队,现在就差韩国这一劲敌了。
12月23日,又是开局就对战韩国,韩国此时赢过4个国家但输给了日本队,但中国队已经是5战全胜的战绩,中国姑娘们只要一鼓作气继续打倒韩国既可以夺冠了!
信心就是在品尝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后得到的,中国姑娘们勇往直前,周晓兰攻防全面,陈亚琼精准扣球,陈招娣及时传球,轻松赢下比赛。
中国姑娘们登上了领奖台,举起了这沉重的奖杯,这是中国女排冲破亚洲走向世界的步伐,从此宣告世界中国的排球站起来了!
不过就在姑娘们信誓旦旦要在奥运会中拿到名次如火如荼地训练时,中国队未能参加莫斯科奥运会。
这不是一个沮丧的消息,中国队可以借此机会仔细研究各国战术,在将来的世界杯中大显身手。
1981年,中国女排重新组建,26岁的陈招娣虽有腰伤,但她知道当下的形势,依然出战。
这次参加的第3届世界杯赛,形势比亚运会更严峻,对手不再是亚洲诸国,还有古巴、美国等新对手等着她们。
时间上刻不容缓,除了主教练袁伟民和领队张一沛还有一位新的教练来帮忙,那就是邓若曾,有趣的是,这位前男排优秀运动员年龄比袁伟民还要大。
但是他并不计较,只是把女排的工作做好,让女排姑娘们提高球艺,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经过商讨,郎平高点强攻是优势,为第一主攻手;陈招娣敢打敢拼有朝气,担当接应二传和副攻的任务;朱玲弹跳好,拦网技巧好,作为副攻手;张蓉芳可常常救起重扣球,作为后排防守。
郎平而孙晋芳可以统揽全局,在赛场上快速组织起快攻,教练和领队就把场上队长的任务交给她。
1981年11月6日,队员们就来到了第一站东京,准备与从未较量过的巴西过招。
她们是受到全世界瞩目的,因为在两年前的表现,她们已经成功吸引国际上的目光,有许多家媒体都擦亮眼睛等着中国队的表现。
巴西是奥运会的第七名,姑娘们并没有放松警惕。队员们按照教练和领队的指示,要看准时机快攻,拦网时注意力不能散的原则,很快就拿下分数,把巴西队甩得远远的。
一鼓作气是最能振奋人心的,随后几天遇到的苏联队稍有不顺但总体还是取得了胜利,待到与老对手韩国交手时,已经如探囊取物。
我们的队员已经清楚了对方常用的作战计划,所以速战速决。在此期间,陈招娣因为腰伤突然发作,使阵型一度混乱,这时教练把曹慧英替换了上去。
曹慧英在发球、拦网上的技巧是公认的,屡屡成功的发球和在关键时刻的拦网让中国队频频得分,才使得队形始终是生龙活虎的状态。
对此,陈招娣并没有半点怨言,顾全大局是排球这项运动最为讲究的,在紧要关头放得下是有大格局的体现。
于是,中国队在对战保加利亚、古巴、美国的时候都没有消耗太多,相对顺利地实现了6连冠。
媒体对于中国队的表现大加赞赏,报纸新闻铺天盖地全部都是女排队员奋力搏击的身影。
此次世界杯最为紧张的时刻仍是最后一天与日本队的对战,这位老对手自然也准备了针对中国队的策略。
在赛场上,共5局比赛,前两局中国队领先,后两场日本队竟然领先。
郎平很多强攻都被广濑美代子救起,还好孙晋芳的快攻占的优势,令队伍迅速调整到正常状态,最后在最终局大败日本队。
7连胜的战绩就是能获得冠军的资本,在一周的时间内,中国女排走过日本5个比赛场地,征服了参赛的7个国家,获得了首个世界冠军。
在这次比赛中,袁伟民获得最佳教练员奖,孙晋芳获得最佳运动员奖、二传奖;郎平获得最佳运动员奖,回国后国家体委颁发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值得每一位中国人铭记。
更有《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
三、辉煌在继续!这是中国女排神话的开端,也是中国女排精神的开始,比赛永无止境,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必须捍卫,也必须由她们亲手捍卫。
1982年的第9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就是姑娘们的下一个目标,这次训练时,心态不比从前,陈招娣心里是十分有负担的。
一是因为自己没有参加全部的赛程,心中总有遗憾,二是由于腰伤时不时发作,她就更加珍惜每一次的训练时间。
在伤势无大碍的情况下她就比别人更加勤奋,更想在下一个赛季大显身手。
9月的秘鲁秋高送爽,在这样的和煦的风的作用下,女排姑娘们再次拿下冠军并不意外。
在为期14天的赛程里女排姑娘们突围了小组赛、复赛、半决赛以及决赛终于摘得桂冠,世界又由此一片欢腾。
在两个多月后,新德里史无前例的规模的亚运会如期举行,虽然这次的老对手依然是日本,但经过多次的较量,我们已经有了相当的自信可以在新的战场上依然战胜她们。
这次与日本的决定局是很顺利的,五场比赛秋风扫落叶般全部以3∶0获胜,首次在亚运会的赛场上摘得金牌,打破了日本队自女排出现在亚运会赛场便一直夺冠的格局。
这来之不易的两连冠,陈招娣全都参加了并且有深深的体会,热泪挥洒在新德里的土地上,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相拥而泣。
陈招娣回国后,仔细地检查了自己的腰伤,在得知结果后她就隐隐地预知了自己的未来——恐怕今后难以在赛场上继续拼搏了。
1983年,28岁的陈招娣宣布正式退役,但她对于排球的热爱始终没有变。
同年,她担任“八一”女排副政委,又担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期为中国的体育事业添砖加瓦。
在接下来的30年间,她是国家青年女排主教练也是中国女排教练,她是总政文化体育局局长也是少将。
在她的教导下,一批新的女排姑娘们横空出世,在中国女排应对强敌时老女排精神一直鼓舞着她们。
后来的女排有低谷有挫败,但这些都不能打倒她们,因为有这些前辈们作为榜样,她们有什么可怕的呢?
2003年3月,郎平等一众老友得知陈招娣的身体情况很不好,就知道困扰了陈招娣25年的直肠癌终于占了上风,陈招娣的身体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
她们眼望着昔日并肩作战的老友,仿佛又看到了总是扶着腰的年轻女孩,她们不知道,陈招娣曾多次对女儿说:“要不别治了。”
4月1日,与病魔斗争了多年的陈招娣满含着对排球和祖国体育事业的信心,离开了人世。
小结陈招娣代表了中国女排精神,她身上的坚韧不拔的品质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在她退役后,她的队友带着她的理想接连拿下洛杉矶奥运会、世界杯大赛、第10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的冠军。
她和她的队友成了世间最鼓舞人心的传奇。
参考文献:1、《陈招娣档案简介》;严青云;《绍兴市档案局》;2016年第6期
2、《试谈排球替补队员的心理准备》;孟范生;《上海体院》;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