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卫平指导,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可能大部分球迷都会他的经典解说语录吧,比如“帮帮帮乱运”“孙悦,玩儿他”等等。
其实张指导年轻时候也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巅峰时期,一度被称为亚洲第一大前锋。当然了,那个年代这个位置还被称作“二中锋”。
张卫平是1950年出生的,10岁进入什刹海体校,15岁进入北京青年队,16岁进入北京一线队,23岁加入国家队,在中国男篮当了8年的大前锋。年轻时候的张指导不仅基本功扎实,而且脚下灵活,内线进攻十分华丽,还一度被称为“篮下魔术师”。
1978年中国男篮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的时候,当时也是在菲律宾,张卫平场均25.3分,成为那一届比赛的得分王。而在男篮世锦赛,也就是如今的世界杯历史上,1978年的张卫平与2006年的姚明共同保持着最高场均得分纪录,都是25.3分,排名第三的是2010年的易建联,场均20.2分,此外就再也没有场均得分超过20的球员了。
其实张指导刚进入国家队的时候,他的底子并不好,身高1米93,在篮下算是小个子球员了,但是他的训练比谁都刻苦。1983年的人民日报上还曾刊登过张卫平的一篇文章,叫做《苦练弥补了我的不足》。文中讲述了张指导每天训练完之后,都会主动加练半小时的力量,因为“每咬一次牙,就能在三秒区内站稳脚跟,多迈进一步。”
正是因为这样的苦练,1米93的张卫平才成为当时的亚洲第一大前锋。甚至张指导50多岁的时候,曾有一次与男篮国家队球员比赛扳手腕,居然一局都没输过。时隔多年后还有记者采访张卫平的时候提到了这篇文章,记者说张指导的文章一看就是按照那个年代的套路写的。
可张指导告诉记者:“我就是按照当时的真实状态来写啊,直到现在我也这么认为。训练就和存钱一样,打比赛就和花钱一样。平时训练没存够,打比赛你就没得花。”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很多关于张指导年轻时候的段子,说他身体素质超人、轻松完成暴扣、助跑弹跳高度超过100厘米等等。但张指导自己最清楚,他刚进入球队的时候,就是身体条件最差的那一个,这些都是后天慢慢练出来的。
张卫平刚进入国家队的时候,每个月工资32块钱,退役那一年涨到了60块钱,出去比赛如果想坐车,必须提前报备,单位才给报销。张指导说他们当年打球的时候从没考虑过钱够不够花的问题,也没觉得靠打篮球就能发家致富了。完全就是想进国家队,想要争荣誉,反正单位管吃管住,饿不着。
0年前张指导在报纸上的文章,虽然言语比较朴实,但说的都是竞技体育中最简单直接的大道理,平时训练不刻苦,到了比赛时候,可不就得丢人现眼吗?看到张指导40年前的这一段话,也不知道周琦、王哲林这些球员会不会脸红?